一直以來,我發現專業絕不是問題,會有問題的,都是人。
我們在每個領域工作,舉凡我接觸過的:音樂製作、樂器彈奏、影片拍攝、數位行銷、到現在的網頁前端,每一次,在各種專業領域中,都會發現,專業,只要有恆心與毅力,每天就會慢慢的累積,但是,為何在工作中仍會有無法成功產出、或是有摩擦的產生? 一切,我發現,都是因為人。
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,有一句話叫做「半瓶水,響叮噹」。每個領域的佼佼者,依我所見,都是那個最低調,最樸實,走在路上會讓你以為只是平凡路人,的那個人。要把專業進修到如此深的程度,但卻又在外顯的氣質上如此內斂,實際上是非常難的。
這邊,我姑且稱它為「謙虛指數」。
依照一般人性,若我們又分成三種人:「窮人」(內心的窮)、「平凡人」、「大師」。這邊假設大家都是從零開始在該專業領域學起。若是學習分成五階段,第五階段是最高境界。窮人在學到第一階段完畢的時候,就會沾沾自喜,然後開始質疑、或是對於已經學到二三級的平凡人嗤之以鼻,因為平凡人沒有特別彰顯自己已經學到哪階段了。然後,大家繼續前進,但因為窮人自以為已經很強了,所以學習的效率就會開始大幅下滑,這時候平凡人穩定成長,而大師,可能已經到第五階段了。
這時候,勉強到第二階段的窮人,會跑去跟五等的大師說:「你到底會不會這門專業啊?!」「等你學會一招半式再來跟我討教吧」。他會這樣做不是沒有原因,是因為他旁敲側擊大師各種問題,再從大師的衣著、散發的氣焰,種種的結果,都讓人覺得只是一個再普通平凡不過、甚至有點落魄的路人。而問他專業的問題,他則是靜默不語。不是因為他不會,而是他不想回答這種人。
講完了這個寓言故事,我想,大家應該知道我想表達什麼。
一直以來,我都希望自己能當大師,即使專業程度還差的十萬八千里,但至少,在「態度」上,我們要一開始就學習「謙虛」「勇於分享」「永遠不把自己放在中心的思考」,謙虛,謙虛再謙虛。
因為我想,無論再深的專業,也終究是要用來幫助社會,讓問題得以解決、需求得以滿足,所以就算專業再厲害,也從來都無需驕傲或自滿,因為當你因為自己的氣焰過盛,而沒有人需要你幫助的同時,你的專業,一點價值都沒有。
每當自己總秉持這樣的態度在學習每種專業時,還是常常、甚至一天到晚遇到,每個領域的窮人,沾沾自喜的在面前嗆人,然後拿的一點也不怎樣的作品,在前面耍大刀。雖然很不想生氣,但我修養還是沒那麼好,真想給這些人兩巴掌回去照照鏡子。
然而我不會這樣做,因為他們會這樣,是因為他們是窮人,他們已經無法前進了。但人各有志,我想要用大師的態度,盡我所能,看能進修到哪裡,當然,越深越好。「『道』不同,不相為謀」,但也希望這些窮人,不要去社會害人害己。
因為社會學分層的關係,我發現每個領域還是窮人居多,希望大家在遇到專業度不夠又態度傲慢的窮人時,不要對該領域心生厭誤或恐懼,那都是一堆該領域的窮人在那囂張跋扈,我們要多用點耐心,找到該領域的大師,才能一覽該領域的真實境界與格局。